天兵阿榮 Ron’s Gone Wrong






電影資訊




電影簡介

泡泡公司所推出的新型機器人「B-Bot」風靡全球,這是一個幾乎所有青少年都擁有B-Bot的時代。主角巴尼(Barney)是全校唯一一位沒有B-Bot的中學7年級學生,渴望擁有一台B-Bot的巴尼,在生日當天收到了一台在運送時摔壞的B-Bot。因運送而摔壞的B-Bot阿榮,無法連上泡泡網路、無法啟動安全控制系統,但意外有了自我意識。不像其他的B-Bot一樣只是工具,B-Bot阿榮有自己的情緒與判斷思考能力,會為了保護自己而攻擊其他人類。隨著劇情進展,主角巴尼教導阿榮如何相處互動、建立友誼;在故事中後段,巴尼與阿榮建立了深厚的友誼,是其他B-Bot 無法做到的。
電影裡,B-Bot身高50公分,外層材料以樹脂主,整體外型為橢圓體,用簡單的圓圈與線條拼湊出眼睛、嘴巴,手以橢圓狀的扁版構成,腳則以圓形的扁版構成輪子。B-Bot有完善的語音交流能力,能順暢地與人們說話交流,能判斷人們的表情、肢體、語氣。也具有拍照、錄影、播放影音、上網、定位、投影、騎乘代步的功能。
泡泡公司的執行長,亦是B-Bot的程式設計師馬可(Marc Wydell),在電影的開頭時曾宣告B-Bot的主要功能是社交,其搭載著友誼演算法 (Algorithm for friendship)。初次使用時,B-Bot會透過使用者在各種網站平台的資料與行為軌跡了解使用者的一切,利用這些資料、行為軌跡,馬上成為使用者的好朋友。






影評與反思

天兵阿榮這部電影,結合了智慧型手機與對未來機器人的想像,而產生出了B-Bot。電影裡有許多天馬行空的想像,像是B-Bot能夠與人們自然地交流溝通,阿榮甚至有自我意識,這些部分以現今技術而言,都是遙不可及的。此外,電影還涉及了許多機器人及資訊科技上會碰觸到的挑戰與議題,如資訊科技造成的問題、機器人與人的友誼。
資訊科技造成的問題
資訊科技帶給人們便利的交流、溝通方式,也產生了許多問題,像是人們過度關注於社群平台的讚數、追蹤數、好友數;沉迷於社群、影音平台,導致睡眠與休閒活動減少;以及便利的定位追蹤、錄影錄音技術,所帶來的隱私外洩議題。這部電影,巧妙地將這些議題的根源,具體化為一位只追求商業利益的泡泡公司營運長安德魯(Andrew)。安德魯只重視B-Bot的商業價值,只要能夠增加B-Bot的銷售量,即使會對使用者造成傷害,或影響到使用者的權益,他也毫不在乎。 從電影的視角中,可以看見機器人作為資訊科技的集合載體,必然也會面臨到這些議題,要如何避免或解決這樣的問題,也是社會機器人領域中需要被討論與研究的。
機器人與人的友誼
阿榮與巴尼的友誼,並非由天才工程師馬可的友誼演算法所建立的,而是阿榮慢慢地在與巴尼的互動過程中,經過不斷地嘗試、修改產生的。現今的機器人,不論技術與理論的成熟度,都尚未達到機器人能與人類建立起緊密的友誼,畢竟人類的社交網絡與社交、互動規則是非常複雜的,也缺乏可以完整地描述這些社交、互動規則的理論。至於能否藉由機器學習,讓AI慢慢掌握人類的交友 規則,這部分也讓人充滿質疑。
往後退一步思考,人與機器人的關係有必較像朋友或家人般,緊密、充滿情感的連結,還是單純地如同電腦、手機一樣,僅僅提供使用者在功能上的價值即可。或者是,介於這個兩極端之間,機器人能夠提供情感支持,但人不需要與機器人有完整且緊密的關係。甚至能換個角度思考,若是讓機器人,去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,讓人們之間的連結更加緊密,而不是去取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連結。
似乎這些問題的答案,在不同的情境裡會有不同的答案,也需要思考為什麼人會選擇與機器人連結,而非與人連結呢?機器人與人的情感關係,也會有更多的討論空間,若允許機器人與人建立友誼,那連帶的是否能夠有親密關係呢?甚至進一步結婚共組家庭呢?機器人是否要如同自然人一樣,擁有人權呢?
關於人與機器人的關係,與其相關的倫理議題,牽涉了許多層面的思考,很難有一個簡單的結論可以貫穿這些複雜的議題,但也帶出了社會機器人需要不同學科領域間的結合與合作。